在新疆的周边分布有多条世界级的巨型成矿带,有大型、特大型矿床发现,但进入新疆境内后,却往往“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大矿真的不过国境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实施的哈尔达坂—托克赛铅锌矿勘查项目,就实现了重大突破。尽管目前勘查工作程度很低,但已找到两处大、中型铅锌矿床。在解开困扰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几十年疑惑的同时,也在西天山上打开了一扇大富厚铅锌矿的天窗。
大厚富矿终现身
“从目前已有的成果看,哈尔达坂铅锌矿大、厚、富特点明显。”新疆有色地研院总工程师成勇对哈尔达坂铅锌矿的三大特点进行了解释。
大即矿床规模大。以山脊为界,他们将矿区分为南北两个矿带。其中,南矿带含矿层东西长约65千米、南北宽约8~10千米,在地表已圈出30多条铅锌矿体,目前仅对哈尔达坂一带的10多条主要矿床开展了普—详查工作,主矿床一般长130~500米、最长可达800米;北矿带含矿层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5~10千米,共圈出10多条铅锌矿体,目前仅对中部托克赛一带开展了普查工作,矿床一般长100~500米、最长700米。
“虽然工作程度有限,但已探获铅锌资源量105万吨。”成勇说,“其中仅哈尔达坂就探获332+333铅锌金属量56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托克赛探获333+334铅锌资源量21万吨,矿床规模达中型。”
贯彻综合勘查的理念,他们还提交伴生银47吨,氟化钙42万吨、矿床规模达大型,形成了一个勘查项目找到两个大型矿床、一个中型矿床的格局。
“而这还是矿床周边和深部尚未完全封闭的结果。”成勇强调,矿区周边还有众多矿点、矿化点未进行验证、未开展进一步工作。将已有成果和未深化线索综合预测后,项目组专家认为,全矿区铅锌资源量的规模将超过300万吨。
厚即矿体厚。勘探工程显示,南矿区矿体平均厚1.58~6.49米、最厚处达23.47米,已控制矿体最大斜深365米;北矿区矿体平均厚度2.08~6.40米、最厚25.61米,控制矿体最大斜深460米。受工程量限制,无论是南矿带还是北矿带,主矿体向深、边部均未有效控制,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主矿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我们在山脚下还发现有露头矿体。”院长刘荻说,矿体的实际规模到底有多大,还有待今后勘探工作进一步揭露。
富即矿石品位高。哈尔达坂—托克赛是我国在西天山找到的首个层控型铅锌矿床。哈尔达坂矿床铅+锌平均品位7.8%,矿石易选冶回收,开发效益好,且伴生有银和氟,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后,这一矿床的开发效益将更加显著。
持续创新推动找矿突破
刘荻说,长期研究表明,西天山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伊犁—伊塞克湖微板块之赛里木湖地块,属中亚古生代成矿域伊犁成矿区赛里木铅锌、铜、石墨成矿带。这一成矿带西延哈萨克斯坦境内已发现捷克利、乌谢克等一大批大型、超大型层控型铅锌矿床,但中国境内层控型铅锌矿却始终千呼万唤不出来。
长期关注西天山层控型铅锌矿勘查的新疆有色局的专家们认为,该区铅锌找矿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是受西天山自然条件恶劣、勘查投入不足、方法技术手段跟不上等因素制约。
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地研院在新疆有色地勘局的支持下,决定沉下心来从基础做起。
2005年,地研院申请自治区资源补偿费项目,在博州温泉县面积677.5平方千米范围内实施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以哈尔达坂和托克赛为中心的铅、锌、银等多个综合异常。
随后,项目组人员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对异常进行了筛选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这些异常具备寻找层控型铅锌矿床的特征,并根据这一认识初步确定了今后的重点工作方向。
2007~2013年,地研院引入社会资金1.5亿元进行了风险勘查,先后在山脊南坡哈尔达坂、北坡托克赛一带发现了30多条地表铅锌矿(化)体,对主要矿体开展了普—详查工作,在哈尔达坂矿区累计探获332+333+334铅锌资源量85万吨、伴生银47吨、氟化钙42万吨。其中332+333级铅锌金属量即达56万吨,达大型规模。
“这一重大突破,相当于打开了西天山层控型铅锌矿的一扇天窗。”刘荻说,它证明捷克利成矿带不仅延入到中国境内的西天山,而且在中国境内也能找到类似大矿。
“这一成果填补了西天山地区元古代铅锌矿的找矿空白,为在天山西部地区开展铅锌矿找矿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靶区和样本。”成勇说,它进一步证明了元古代为新疆泥盆纪之外的又一重要的铅锌矿成矿时期,极大地拓展了新疆铅锌矿找矿空间。
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打开这一天窗的呢?成勇进行了总结。
一是在找矿思路上脚踏实地从最基础做起,即以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比研究为基础,以区域化探普查(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为先导,以地物化综合评价为手段,逐步深化发现的找矿线索。
二是根据矿区实际选择有效的找矿手段、方法、技术组合。即在预研究阶段,充分收集区域已有地物化及矿产成果资料,结合与周边国家典型矿床的对比分析,优选找矿靶区;对优选出的靶区内开展1:5万化探普查,圈定异常,缩小找矿靶区;对缩小的靶区采用地质测量、地物化剖面测量、激电测深、槽探等工作手段对主要的化探异常开展查证工作,查明异常源,了解内区铅锌含矿层及矿(化)体的分布赋存特征;对地表铅锌矿化体集中分布地段采用以地质测量、物探(激电剖面、测深)、槽探、钻探为主要手段的普—详查工作,圈定矿体。
三是坚持综合研究,在面上,开展周边国家矿产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对比研究;在点上,结合已获取的物化探数据开展矿区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研究。在钻探进行工程揭露后,再深入开展含矿层及矿(化)体的分布赋存特征研究。
坚持站在前人肩上持续创新,就是新疆有色地研院打开天窗的杠杆。
打开致富奔小康的大门
“哈尔达坂铅锌矿的突破,不只打开了西天山铅锌矿巨大潜力的天窗,更为边疆少数民族县温泉县打开了致富奔小康的大门。”对这一成果,刘荻自豪地说。
温泉县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部,距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均170千米。境内共有蒙、汉、哈、维等19个民族,7万余人,其中农牧业人口占65.3%。
“除了农牧业就是旅游了。”刘荻说,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在温泉县很少见到成规模的工业企业。
若这一找矿成果能转化,对温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产生多大的作用呢?刘荻算了一笔细账:
仅以目前哈尔达坂矿业权提交的56万吨铅锌金属量计,可建日处理2000吨矿石规模、稳定生产40年的采选企业,为当地提供近400人的直接就业机会。同时,矿山开发后,还将给周边群众提供为矿山服务的机会,带动群众二次就业;以目前的金属价格预测,企业每年至少还可为地方贡献4000多万元的税收。
“若将300万吨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这一企业对地方的经济贡献至少要持续百年以上。”刘荻表示,这无疑是温泉县致富奔小康最可靠的产业支撑。
哈尔达坂找矿突破,打开的是发掘西天山铅锌矿巨大潜力的天窗,也是温泉县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大门。